1903年,邓普顿出生于田纳西州,家境贫寒。凭借优异的成绩,他依靠奖学金完成在耶鲁大学的学业,并在1934年取得经济学学位。之后,他在牛津大学继续深造,获得罗德斯奖学金,并在1936年取得法学硕士学位。重返美国后,他在纽约的Fenner &Beane工作,也就是如今美林证券公司的前身之一。
1937年,也就是大萧条最低迷的时候,邓普顿成立了自己的公司——Templeton,Dobbrow & Vance(TDV)。1939年,36岁的邓普顿依靠1万美元的借款购买了104家公司的各100股股票,几年后,其中100家公司的成功为邓普顿掘得了第一桶金。公司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资产规模也迅速增长到了亿,旗下拥有8支共同基金。刚开始设立时,他管理的资产是200万美元,而到1967年出售该公司时,已经管理4亿美元。
在之后的25年中,邓普顿创立了全球最大最成功的邓普顿共同基金集团,而且,他的基金公司从不雇用销售人员,完全依靠投资表现来吸引顾客。1992年他又将邓普顿基金再次以4.4亿美元卖给富兰克林集团,此时管理的资产已经高达220亿美元。
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邓普顿是第一批到日本投资的美国基金经理之一。他以较低的价格买进日本股票,抢在其他投资者之前抓住了机会,在他买进后,日本股市一路蹿升。后来,他发觉日本的股市被高估了,而又发现了新的投资机会——美国。实际上,邓普顿在1988年就对股东们说,日本的股市将会缩水50%,甚至更多。几年后,日本的股票指数——东京证券交易所指数下跌了60%。
在长达70载的职业生涯中,邓普顿创立并领导了那个时代最成功的共同基金公司,每年盈利高达7000万美元,其运作手法令华尔街眼花缭乱,成为与乔治•索罗斯、彼得•林奇齐名的著名投资家。
退休之后,他通过自己的约翰•邓普顿基金开始活跃于各类国际性的慈善活动。自1972年起,该基金每年重奖在人文和科学研究上有卓著贡献之士,这既是世界上奖金最丰厚的邓普顿奖。
2008年7月8日,邓普顿在他长期居住的巴哈马拿骚逝世,享年95岁。据邓普顿基金会的发言人表示,他死于肺炎。
作为上个世纪最著名的逆向投资者,邓普顿的投资方法被总结为,“在大萧条的低点买入,在疯狂非理性的高点抛出,并在这两者间游刃有余。”他在全球范围内梳理、寻求已经触底但又具有优秀远景的国家以及行业,投资标的都是被大众忽略的企业。他经常把低进高出发挥到极致,在“最大悲观点”时进行投资。作为逆向价值投资者,邓普顿相信,完全被忽视的股票是最让人心动的便宜货——尤其是那些投资者们都尚未研究的股票。
经典案例:1939年,他在大萧条与战争的双重恐怖气氛中,借款收购在纽约股票交易所和美国股票交易所挂牌、价格在1美元以下的公司各100股。在这总共104家公司中,34家正处于破产状态,其中4家后来分文不值,但是整个投资组合的价值在四年后上升至4万美元。
什么时候卖出股票?这是一个投资者都想知道的问题。邓普顿表示只有当我们已经找到了一只比原来股票好50%的股票时,才可以替换掉原来的股票。换句话说,如果我们正持有一只股票,这只股票一直表现出色,它现在的交易价格是100美元,而且我们认为它的价值也就是100美元,那么这时我们就需要买一只价值被低估50%的新股票了。
例如,我们可能已经找到了交易价格是25美元的股票,但是我们认为它们的价值是37.5美元,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该用交易价格25美元的新股票去替换交易价格100美元的原有股票。邓普顿的做法来源于他的投资思想。他的主要目标就是以远远低于其真正价值的价格买东西。
这其中有两点应该注意:如果意味着买的东西增长潜力有限,没有关系;如果意味着未来10年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那就更好。关键在于公司的发展。如果能够在发展中的公司里找到理想的低价股,那么它们就可以持续数年为我们带来丰厚的回报。因此,应该注意的是股票价格和价值之间极端错位的情况,而不是纠缠于一些简单的琐碎细节。
约翰•邓普顿被喻为投资之父,因为是他让美国人知道海外地区投资的好处,开创了全球化投资的先河。虽然邓普顿爵士已经离世,但他的投资依然值得我们学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