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了2018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报告中提到2018年全国专利代理机构达到2195家,执业专利代理人达到18668人。2018年4月,79家代理机构因未按期提交年度报告,被列入“专利代理机构经营异常名录”;4家代理机构被列入首批“严重违法专利代理机构名单”。充分利用代理机构年报信息,对不符合设立条件的128家代理机构实施主动监管。
国家知识产权局2018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全文)
2018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党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党组带领下,坚持以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认真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把各项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深入推进知识产权系统依法行政,加快知识产权法治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推进知识产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圆满完成全年各项主要目标任务,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依法全面履行知识产权管理职能
(一)提升宏观管理水平
坚持机构改革和事业发展两手抓、两促进,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改革,构建新的管理运行机制,高效提升管理效能。一是顺利完成重新组建国家知识产权局工作,构建起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严格落实中央提出的机构改革目标任务,进一步科学设置部门机构,合理配置权力职责,加强业务整合和人员融合,明显提升知识产权管理效能。二是统筹推进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迈出新的步伐。印发2018年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国推进计划,提出109条具体举措。完成《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实施十年评估和《“十三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中期评估,启动知识产权强国战略纲要制定工作。在各项宏观政策措施中,将法治保障作为重要内容,确保各项任务举措和法治政府建设同部署、同落实、同安排。
(二)强化知识产权执法保护
大力加强行政执法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共享工作,强化知识产权执法保护。全国知识产权系统积极强化案件信息公开工作分级责任制,完善专利行政执法案件报送系统、执法人员信息管理系统、知识产权维权援助系统,建立健全信用信息公开和共享机制,实现信用信息跨部门共享和社会公开。有效利用新技术大幅度提高专利行政执法的效率,营造良好市场秩序,为法治政府建设提供了有效手段。2018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知识产权局等38个部门联合建立知识产权(专利)领域严重失信行为联合惩戒机制。组织开展“溯源”“净化”“雷霆”等商标、专利执法专项行动,共查处商标违法案件3.1万件,案值5.5亿元,查处专利侵权假冒案件7.7万件,同比增长15.9%。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快速维权中心达到43家,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三)加强专利代理行业管理
持续推进专利代理行业改革试点工作。在12个省(区、市)试点地区新设立202家专利代理机构,其中190家享受试点政策,占比超过90%。优化代理机构的行政审批,制定审查工作细则,编制审批事项服务指南,提供事项办理流程图,并通过多种渠道充分公开上述相关规定和指南,方便公众查询获取。建立咨询服务制度,畅通优化咨询渠道,群众可通过现场、电话、电子邮件和信函等多种方式便捷咨询。审批事项实现网上申请和审批,网站公开相关行政许可决定信息,方便公众查询。针对全国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的报名、考试成绩查询、证书申请等事项,全面实现网上办理,有效提高行政效能。2018年,全国专利代理机构达到2195家,执业专利代理人达到18668人。
进一步加强专利代理行业监管。多措并举,深入实施专利代理管理“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持续更新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代理行政执法人员名录库和专利代理机构、专利代理人(检查对象)名录库,督促各地方知识产权局严格按照随机抽查工作细则开展行业监管工作。严格落实代理机构年度报告制度,加强主动监管。2018年4月,79家代理机构因未按期提交年度报告,被列入“专利代理机构经营异常名录”;4家代理机构被列入首批“严重违法专利代理机构名单”。充分利用代理机构年报信息,对不符合设立条件的128家代理机构实施主动监管。
(四)创新知识产权领域社会治理
不断加强与民政部等相关部门沟通协调,进一步推进行业协会社会化、市场化。对已完成脱钩的中国专利保护协会、中国发明协会做好相关工作交接与配合。加强专利代理行业服务规范化建设,推动出台《专利代理机构服务规范》国家标准。2018年,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达到7家,知识产权服务品牌培育机构达到201家。
(五)全面优化知识产权公共服务
全方位推进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相关工作。为全国专利信息公共服务体系各级单位提供专利信息数据资源,通过国家专利数据中心持续为区域中心和地方中心提供专利数据更新及下载服务。为全国专利信息服务工作提供信息化系统保障,截至2018年底,全国已有24个地方局完成系统部署并开展服务。专利数据服务试验系统运行平稳,用户注册数、下载量持续增加,并已于2018年12月26日向全社会公开商标数据资源。与教育部联合开展首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信息中心遴选有关工作,初步遴选23家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
2018年,我局举办专利主题公益讲座57期,共计34143人次社会公众通过现场或网络课堂参与公益讲座,满意度高达97%。深化“互联网+专利文献”服务,优化政府网站、公益讲座在线学习平台和微信公众号等信息宣传渠道与服务平台。围绕商标注册便利化改革政策解读集中举办宣讲活动,发布政策系列解读。积极指导各地深入开展运用地理标志精准扶贫工作,组织“地理标志精准扶贫”西部宣讲活动和贫困地区地理标志运用水平提升培训班,助力脱贫攻坚,社会反响良好。
二、完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
(一)不断完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
法律法规修改取得重大进展。一是全力推进专利法修改进程。局党组高度重视,将专利法修改列入局党组重点工作,多措并举,积极配合立法机关开展相关工作,有序开展研究论证和专题调查,积极协调解决难点问题,持续做好宣传工作,《专利法》修改取得实质性进展。2018年12月5日,《专利法修正案(草案)》通过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12月23日至29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了第一次审议。二是积极配合完成《专利代理条例》修订工作。2018年9月6日,《专利代理条例(修订草案)》通过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自2019年3月1日起施行,为专利代理行业发展提供了法律制度保障。
规章修改扎实稳步推进。充分响应社会需求、及时解决审查实践问题,扎实推进《专利审查指南》的常态化修改。加快推动《专利代理管理办法》《专利代理师资格考试办法》《国家知识产权局行政复议规程》等规章的修改工作。积极开展规范商标非正常申请的研究论证。
(二)积极开展重点领域法律制度研究
高度关注知识产权重点领域法律制度方面的基础性研究,形成具有参考价值的研究成果。知识产权基础性法律研究取得新进展,开展专题调研,评估可行性和必要性,并形成《知识产权基本法》专家建议稿。推进职务发明制度调研论证,广泛调研,深入分析,围绕国有无形资产监管政策等问题从不同角度总结实践经验,为相关法律制度完善提出具体建议。
三、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
(一)认真落实依法决策机制
修订《国家知识产权局工作规则》,切实履行党中央、国务院赋予职责,推进各项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制定《国家知识产权局党组“三重一大”事项清单》,对“三重一大”事项坚持做到集体研究、集体决策。2018年共召开党组会29次,研究议题涉及政治理论学习,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管理、服务、国际合作,机构改革、干部人事、预决算、基础建设、民生问题、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等内容。对相关议题,严格执行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法定程序。
(二)持续增强公众参与实效
坚持在重大行政决策事项或规范性文件出台前履行征求意见程序。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充分发挥局门户网站信息公开第一平台作用,增强发布信息、解读政策、回应关切、引导舆论的功能,加强数据库建设,升级改造信息公开目录系统,方便公众查阅。通过《中国知识产权报》《知识产权年度报告》《专利统计年报》《中国知识产权年鉴》等各种便于公众知晓和查询的方式公布政府信息,截至2018年底,局政务微信公众号关注人数增加至13.04万人,增长率超过65%,“官微”和《中国知识产权报》微信关注人数合计近30万人。2018年举办或参与举办近10场新闻发布会,围绕2017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专利代理条例》、《关于中美经贸摩擦的事实与中方立场》白皮书、业务统计数据、中国专利金奖等内容,进一步解读、澄清、表态,扩大影响。
(三)推进知识产权领域智库建设
开展全国知识产权相关高校智库建设情况调研,举办强国建设知识产权智库建设培训班,进一步推动知识产权领域智库建设。研究开展国家知识产权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增补工作,针对知识产权宏观管理,尤其是专利、商标、地理标志等领域的关键问题建言献策。承担海外千人计划引进有关工作,研究制定核查工作方案,明确责任分工,立项分解任务,认真组织核查和风险评估工作。
售前咨询,下单5分钟内响应,关键环节100%提醒
所有产品保证服务质量由专业人士进行操作
提供企业经营所需全套服务支持
办理完成后所有材料精心包装,快递直达
所有客户信息严格保密,保护客户信息免遭外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