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正如火如荼的开展中,相信您对高企认定的条件和材料准备已经很熟悉了。但是对于审查未通过的原因大家又了解多少呢?又该如何应对?
一、2018年高企未通过的原因
1、科技人员占比低
相应措施:
①所递交的科技人员名单尽量统计所有符合条件的人员,指标不要刚好过线;
②科技人员必须入职缴社保或个税183天以上;
③科技人员专业与学历,最好以理工类为主;
④科技人员薪资水平处于公司整体或行业平均水平之上;
⑤研发组织架构完善合理;
⑥研发项目RD表中项目立项报告和结题报告中的参与人员一致。
2、研发费用占比低
相应措施:
①研发项目要符合高企认定的定义,具备一定的创新性和创造性;
②研发费用结构要合理;
③研发辅助账或专账规范合理。
3、高新技术产品收入占比不高
相应措施:
①合同发票规范,检测报告与产品说明要体现所定的高新技术产品;
②高新技术产品论述跟技术领域的相关性贴切,关键指标提升高新技术产品价值;
③产品是否太传统,若太传统,需借助第三方的产品认定、检测报告等来佐证。
4、创新能力评价不达标
采取措施:
①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并且转化时间为近三年;
②科技成果已经应用产生了效果,为企业带来了实质性效益;
③科技成果与申报的技术领域一致。
二、2019年评审趋势解析
1、对知识产权方面的考核越来越严格
2018年高企网络评审结果显示,知识产权部分的得分普遍偏低,国家抽查提出的问题汇总,近一半以上的问题与知识产权内容相关。这表明,国家对知识产权考核方面越来越严格。
2、对企业资质、规模要求越来越严格
2017年网上申诉、现场答辩中,利润为负、销售收入小于200万、职工总数少于10人的企业不予通过。
3、对企业提交的申报材料越来越严格
专家评审、国家备案过程中,重点考核提交资料中是否体现“研发项目-科技成果-高新技术产品-知识产权-技术领域“之间的相关性
4、成果转化、管理水平考核越趋严格
2018年高企网络评审结果显示,成果转化和组织管理水平的得分普遍偏低,只是简单提供产品合同发票、模板化的制度模板、框架型产学研合作、自建性质的研发机构,都不能获取专家的认可。
来源:互联网